十大儿童服药误区!千万别给孩子掰药吃了
孩子生病了,如何合理安全地给孩子用药,是家长最犯难的事。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重则致残甚至死亡。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每年约有7000例儿童死于用药错误。14周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一片成人药,要平均分成两份、四份甚至八份,再给孩子吃。这样的精细活儿,就连儿童pg电子的药师们都觉得很难,更何况普通的儿童家长。经常听到身边有妈妈抱怨:小片药直径还不到
在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上,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院士说:“做父母的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疾病就是内科病的缩小,用药就是内科药一片掰成一半、掰成1/4给儿童用就可以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儿童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病理的特点,他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和成人得的同一个病,他们的发展规律也不相同,选方用药不一样,注意事项不一样,用药规律也不一样。”
“孩子发烧,有些家长用酒精涂抹退烧,但是孩子的皮肤又薄又嫩,用得太多,就会造成灼伤。孩子的肾脏功能不太好,用一些常规的药,有时候会造成血浆的药物浓度过高,特别是孩子的血脑屏障,并不太健全,有时候用一些关于镇静的药,会引起孩子昏迷等。”钟南山院士举例说。
北京儿童pg电子药剂科主任王晓玲指出,和成人相比,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
在《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中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而且,适合儿童的颗粒剂、糖浆剂、泡腾片等剂型也非常少;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有儿童生产部门的企业也仅30家。
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否则会对儿童健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以下列举的药品不是完全不能服用,而是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十大儿童服药误区
误区一: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误区二: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误区三: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强行灌药
父母齐上阵用筷子撑开孩子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误区五:静睡喂药
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误区六: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
误区七: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误区八: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误区九: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误区十: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摘自互联网
总机电话:0573-82519999 pg电子总机:0573-82082937 预约咨询:0573-82153018 急诊电话:0573-82095099
©2008 - 2021 pg电子 版权所有 | 地 址:浙江省pg电子市中环南路1882号 | 浙ICP备110261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