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年仅43岁的“黑豹”扮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在与结肠癌抗争4年后,最终因救治无效去世。如果你是漫威迷,就一定不会对这位镜头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超级英雄”感到陌生。惋惜之余,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以及早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门诊常听到患者咨询,“肠镜检查固然滋味难受,但打麻药听说会变笨、记忆力会变差啊,这是真的吗?”
那么本期漫谈消化,我们就将目光锁定到肠镜检查那些“谣言”。
谣言一、没有症状,不用做肠镜
这个恐怕是最容易被大家认可接受的“谣言”了。
拿数字说明,“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报告有三组数字:
1)97%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
2)85.5%的患者首次就诊原因是出现了便血、严重腹痛等症状;
3)83%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接近一半患者已经出现肿瘤转移。
透过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人们不重视,有了不舒服不去看病?恰恰相反,胃肠道恶性肿瘤在起病早期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甚至有时没有任何症状!
腹胀腹泻、大便不规律这些表现会引起你的格外重视吗?再正常不过了吧,谁没个肚子不舒服的时候。但正是利用你这样的想法,披着看似“肠胃不好”的外衣,结直肠癌一步步发展而来。
因此国内外专家大声疾呼,即便没有任何消化道症状,超过40岁人群也应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
谣言二、做个肠镜管17年?
任何医疗建议,都不能抛开个体化的分析而直接下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四个字——因人而异。
“做个肠镜管17年”这个结论来自一项英国的大型临床实验,通过长达17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在一开始肠镜检查正常的人群比从未行肠镜的人群结直肠癌检出率明显降低。
所以研究者想表达的是,肠镜检查是结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指做了肠镜就能确保17年内没问题。
“5-10年内你都不需要复查肠镜”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结论来自于专家团队的调查以及大数据分析,正确性无可争议。事实上,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医疗决策,要做到面面俱到很难,只能是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利用大数据分析,综合给出最优答案,这也是上述数字的由来。但临床中实际情况复杂,你属于哪一类人群?你的肠镜情况具体如何?专家推荐是否在你身上适用?这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所以换句话说就是,那些研究结论拿来作为参考,提供国家层面的医疗决策没问题,但针对个体的医疗建议需要因人而异。
绕了一圈,我们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问题,该信谁呢?那个全面了解你病情,并基于此给出医疗建议的医生。
谣言三、无痛肠镜做完会变“笨”?
大家都知道做无痛肠镜需要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而所谓变“笨”的争议关键点就在于麻醉药物本身。
事实上,目前无痛胃肠镜所使用的静脉麻醉药一般是丙泊酚,因为呈乳白色,故常被麻醉医师戏称为“牛奶”。
每次麻醉用药前,麻醉师都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素质、基础疾病等因素确定麻醉药物用量。在麻醉刚苏醒的时候,人体的确会伴随认知功能减退、定向力障碍等情况,但伴随着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解,上述症状也会很快消失,机体逐渐恢复正常。
所以总的来说,无痛肠镜的麻醉用量对人体影响微乎其微,而“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大家想当然的副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总机电话:0573-82519999 pg电子总机:0573-82082937 预约咨询:0573-82153018 急诊电话:0573-82095099
©2008 - 2021 pg电子 版权所有 | 地 址:浙江省pg电子市中环南路1882号 | 浙ICP备11026101号-1